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最新资讯

专访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覃道爱:携手港澳共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应加强在绿色金融、金融科技、人民币资产配置等重点领

时间:07-28 来源: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98

专访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覃道爱:携手港澳共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应加强在绿色金融、金融科技、人民币资产配置等重点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家俊辉 广州报道今年上半年,广东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扛起经济大省勇挑大梁责任担当,全力推进广东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发展。具体到金融领域,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等金融监管部门持续引导并推动广东金融系统,进一步强化金融“活水”对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保障。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覃道爱就稳健货币政策在广东落地执行、绿色金融赋能绿美广东建设、广东金融支持粤港澳发展等问题,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质效《21世纪》:上半年,为引导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是如何推动货币政策在广东精准落地的?具体成效如何?覃道爱:今年以来,我行继续精准有力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加大信贷投放,全力推动广东经济持续好转。一是精准有力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引导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认真落实人民银行总行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发挥宏观审慎评估考核激励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把握好信贷投放的力度和结构,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强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上半年,广东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2万亿元,占全国增量比重10.4%。6月末,广东本外币贷款余额26.6万亿元,同比增长10.6%;比年初增加1.8万亿元、同比多增1718亿元,增量占全国比重为10.9%。二是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支持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大力支持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交通物流等重点领域,截至6月末,广东金融机构运用各项专项再贷款发放优惠贷款3689.5亿元,惠及1.44万家市场主体,其中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量全国第一,科技创新、交通物流、设备更新改造、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专项再贷款发放量居全国前列。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小微和民营企业的贷款投放,上半年,累计向金融机构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998.5亿元;截至6月末,通过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累计向辖内102家法人金融机构提供激励资金19.1亿元,撬动普惠小微贷款新增1047.1亿元。三是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带动辖内企业综合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稳中有降。6月,广东辖内金融机构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71%,同比下降0.18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04%,同比下降0.31个百分点。四是不断强化信贷政策引导,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强化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推动地市级线下首贷服务中心(专窗)加快覆盖县域,依托“粤信融稳企业保就业平台”,推进银企高效对接。大力支持现代化产业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创新推出“广东智能制造业产业链”和“绿色制造产业链”票据再贴现业务,指导金融机构为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开设信贷快速审批及发放通道,指导金融机构对现代农业产业园进行“整园授信”。《21世纪》:从上半年的工作实践来看,想要进一步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广东金融系统需要从哪些方面发力?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有何具体的工作计划?覃道爱:为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发挥好金融“活水”作用,今年以来我行指导辖内金融机构持续发力,更好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一是加大金融支持农业强国建设力度,以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动银企融资对接,着力满足现代化海洋牧场融资需求。二是加大推进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力度,进一步丰富首贷服务中心建设模式,健全小微企业贷款考核激励机制,持续提升银企对接效率。三是继续强化制造业、科技创新等领域金融支持,提高制造业贷款投放比重,优化科技信贷激励考核机制,探索金融支持科技自立自强的长效机制,支持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继续增加对技术改造的金融供给。下一步,我行将继续贯彻落实好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精准有力落实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一是引导货币信贷平稳增长。继续落实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力度和节奏,稳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二是加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管理运用。深化多方联动,加强政策工具管理,在金融支持制造业、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方面积极探索用好用活政策工具的新思路、新途径,更好引导资金流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巩固实际贷款利率下降成果。督促辖内金融机构落实好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要求,自主合理确立存款利率,稳定负债成本。加强利率自律监督,有效维护辖内利率定价秩序。同时,持续巩固贷款利率下降成果,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金融改革纵深发展《21世纪》:近年来,绿色金融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当前,广东绿色金融整体发展情况如何?覃道爱:我行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多措并举推动绿色金融改革纵深发展。绿色金融创新和发展从数量指标看再上新台阶,从质量指标看实现进一步提升。从量上看,截至6月末,全省绿色信贷余额达2.9万亿元,同比增长47.3%,高于各项贷款增速36.7个百分点,绿色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达10.8%。从质上看,绿色金改试验区建设持续走在全国前列,广州连续4年在全国六省九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一。绿色金融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加快构建,广州银行、东莞银行、南海农商银行成为全国首批碳减排支持工具扩容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绿色票据再贴现政策支持范围由新能源汽车领域扩展到新能源、新材料、能效提升、园林绿化、绿色饲料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等多个领域。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实现多项国内首创,广东征信机构发布全国首份标准化的企业碳信用报告,广东金融机构设立全国首家气候支行,广东企业发行澳门债券市场首单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绿色金融服务“双碳”功能不断增强,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信托有力地支持了“无废城市”建设、绿色低碳技术的产业化推广应用、绿色交通的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持续深化,大湾区绿色金融标准不断融合对接,绿色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不断加强,绿色金融交流合作的层次和深度也在持续提升。《21世纪》:在“绿美广东”发展战略下,如何构建更加完善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将如何落实?覃道爱: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是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对绿色金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绿色金融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下一步,我行将以提质增效、争创示范为抓手,重点从激励机制建设、标准应用、产品创新和能力建设等四个方面抓落实,努力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贡献金融力量。一是抓好激励机制建设,继续探索创新货币政策支持工具使用方式,积极推广使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进一步拓展绿色金融评价结果的应用场景,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出台绿色金融发展所需的配套政策。二是抓好标准应用,采用国际国内权威的绿色评级标准和碳核算方法学,依托数字化平台,联合有关部门持续推进绿色(转型)项目库建设、企业碳账户建设,为金融机构开展“绿识别”和“碳评级”提供参考依据。三是抓好产品创新,结合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保护和修复等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重点任务,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四是抓好能力建设,持续通过政策宣讲、业务交流、案例征集、能力培训和专题研究等活动,夯实金融服务“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基础。支持湾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21世纪》:粤港澳大湾区落地建设的第五个年头,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取得了什么新进展?对粤港澳三地金融领域继续深化合作有哪些建议?覃道爱:近年来,我行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立足履职实际,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携手港澳共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是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跨境理财通”持续推进,截至6月末,粤港澳大湾区参与“跨境理财通”的个人投资者达5.55万人;其中,今年上半年新增个人投资者1.48万人,同比增长61.6%。跨境资产转让稳步扩大,截至6月末,广东辖内银行办理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业务超过4000亿元。跨境投资双向开放取得实效,广东辖内已有4家企业取得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资格,试点规模4.14亿美元;广州南沙已有8家基金管理企业取得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资格,试点规模23.1亿美元。二是支持重大平台建设。依托南沙推进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截至6月末,累计办理试点业务217亿美元。有序推进《关于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意见》落地实施,以横琴资金电子围网等重大工程建设为牵引,着力营造琴澳一体化的金融环境。三是深化绿色金融合作。促进绿色金融标准对接,推动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标准落地应用。制定了内地非金融企业赴香港、澳门发行绿色债券流程参考,辅导广州、珠海、中山多家企业在港澳地区发行、上市绿色债券。四是加强金融管理合作。持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监管合作,加强跨境洗钱风险信息的收集、对碰、分析,完善跨境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提供安全保障。通过深化粤港澳金融全面合作,拓展了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深度和广度,带来粤港澳三地金融市场效率提升,助力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巩固和澳门现代金融业发展,也为广州、深圳金融中心建设和珠三角各市特色金融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2022年,广东省金融业增加值1.1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9.2%。未来,携手港澳共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应当支持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发挥金融领域比较优势,加强在绿色金融、金融科技、人民币资产配置等重点领域合作,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建设国际金融枢纽将像“立交桥”一样,把这些中心链接起来,既错位发展,又能形成整体、凝聚合力,最大限度发挥出这些城市的核心引擎功能和示范带动作用。《21世纪》:在新的发展阶段,大湾区金融需要承担哪些新使命、新任务?广东金融业应该如何进一步融入大湾区建设?覃道爱:在新的发展阶段,国家赋予粤港澳大湾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的新定位,为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指明前进方向、注入强大动力。广东金融业应主动对标“一点两地”新定位,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一是推进大湾区金融制度型开放、高水平开放,助力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支持广州南沙、珠海横琴、深圳前海等重大平台建设,在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人民币跨境使用、跨境资金流动等领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制度型开放措施落地。完善“跨境理财通”、跨境资产转让等跨境金融交易机制,提升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水平。瞄准数字货币、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等领域,研究和推进金融“湾区规则”“湾区标准”的制定、互认和应用。二是支持大湾区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围绕广东省制造业当家、“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重要任务,对接香港、澳门战略规划,创新和改进科创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跨境金融等服务,带动更多资金投入到大湾区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强化对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金融支持,建立健全多元化、国际化、跨区域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深化绿色金融标准合作,持续推动大湾区内地绿色企业、绿色项目融资需求与港澳优势金融资源精准对接。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更加便利,推动外汇试点政策扩容提质。三是携手港澳共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金融枢纽,助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把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放在全国金融布局之中谋划和推进,充分发挥港澳独特优势,在助力新发展格局构建、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广州、深圳金融中心能级,提升澳门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地位,构建更加完备的金融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机构体系、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金融市场的定价功能、风险管理功能和服务功能。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

标签 : 最新资讯